🌍 摘要

2025 年,多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气候诉讼案相继展开,在欧美、澳洲、拉美等多个法域,原告方针对政府和跨国能源企业提出问责要求,声称其气候政策或碳排放行为违反公共信任与人权原则。与此同时,国际法院和区域法庭都将气候变化诉讼纳入司法议程,引发全球法律界与政策界高度关注。


一、焦点案例盘点:诉讼浪潮席卷全球

1.1 荷兰气候移动诉讼案刷新判例

荷兰最高法院于 2025 年 3 月裁定政府必须在 2027 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至 50%,若未达目标,需支付气候赔偿金及采取紧急减排措施。这是全球首例政府因气候非作为被法院强制判决的案例。

1.2 英国“健康人权气候诉讼”

一群英国普通公民诉讼政府未能按照《巴黎协定》目标排放控温,违反公民健康权利。英国人权法庭正在审理中,若成立将成为全国气候政策新先例。

1.3 澳大利亚原住民组群起诉煤炭企业

代表大堡礁沿岸原住民的诉讼团体向最大煤炭出口商发起诉讼,指控其生产与出口行为助推海洋温升,损害世代生态权利和文化认同。

海洋温升


二、企业面临诉讼风险:从“否认”到“赔偿”路径

2.1 跨国能源企业成为焦点

BP、Shell、ExxonMobil 等石油巨头已接获至少 30 起气候相关诉辩请求,控诉其长期误导公众、隐瞒气候风险、侵犯原住民权利,以及与政府瓜葛逃避监管责任。

2.2 法律路径多样:集体诉讼与国际援助机制并行

  • 集体诉讼:数千名气候难民和移民代表在德国、加拿大向涉污染公司联合起诉;
  • 国际机制:南太岛国通过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提交“气候移徙权”案件,要求发达国家承担气候赔偿责任。

三、气候诉讼的法律创新点

  • 公共信任责任:法院开始承认政府对公共信任拥有法律义务,控诉方若能证明政府政策严重偏离气候目标,有可能直接获得司法救济。
  • 跨域责任原则:原告方使用“链条责任”理论,追责石油企业对下游国家的碳足迹与气候影响。
  • 环境人权交汇:气候危机被视为基础人权(健康、生存权)的侵害,获得更高法律地位。

四、主要国家司法态势对比

国家 / 区域司法进展代表案件与关键内容
荷兰政府被强制减排“Urgenda”判例先例延伸
英国人权法院受理中健康权与气候政策之诉讼
澳大利亚多起原住民诉讼海洋生态权利保护诉求
美国多州地方诉讼涌现加州、纽约提起原告案件
加拿大有条件赔偿案获准北方原住民团体参与撼动

五、气候诉讼推动政策改革:治理触点升级

✅ 政府响应与政策调整

  • 荷兰政府承诺提前完成新增减排法案;
  • 英国议会成立“气候法律咨询委员会”,制定法案草案;
  •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表示,将在 2026 年前修订《气候变化法》。

✅ 企业策略与合规重塑

  • 多家石油企业发布“能源转型计划”,承诺净零排放目标;
  • 英国、加拿大部分企业在证券市场披露“气候诉讼风险”,准备专项拨备;
  • 新兴企业设立“气候责任基金”,用于环境修复与社区赔偿。

六、挑战与未来趋势

⚖ 法治体系和标准碎片化

不同国家法院认定标准、赔偿机制与司法效率差异明显,形成区域性判例体系碎片化趋势。

🌍 全球协作机制短板

尽管各国诉讼案例不断激增,但尚缺乏统一赔偿规则或跨国过渡机制,气候诉讼仍在寻求制度整合路径。

📈 民主参与与公众信任提升

气候诉讼回归法律程序本质,有助于提升政策透明度、公众参与度与信任,但也可能陷入官司繁杂与法律质量参差问题。


七、展望:气候诉讼将引领治理新秩序

  1. 政府治理伦理提升:政府被迫将气候目标纳入法律义务。
  2. 企业责任路径明确化:气候拆帐、碳链责任清晰化。
  3. 诉讼与政策双向互动:司法压力促政策升级,政策反又降低诉讼概率。
  4. 跨国治理框架呼唤加强:气候移民权、区域赔偿机制等需国际协商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