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去美元化提速:共建支付系统,挑战全球金融旧秩序

2025年7月,金砖国家(BRICS)正式宣布在年度峰会中通过《金砖国家本币结算与支付互联倡议》,旨在建立非美元、非SWIFT主导的新型跨境清算系统。此举被认为是对美元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的最直接挑战之一。

支付系统


当前全球清算格局:美元一家独大

  • SWIFT系统中,超46%的跨境支付以美元结算
  • 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仍高达约57.3%(2025年Q2数据);
  • 美元被广泛用于原油、大宗商品、航运与高端制造国际订单支付。

美国凭借美元主导地位,拥有全球货币铸币税优势与金融制裁能力。


金砖国家如何推动去美元化?

1. 建立本币结算体系联盟

  • 中国CIPS系统、俄罗斯SPFS系统、印度SFMS系统、巴西Pix系统、南非RTC系统将实现技术互联;
  • 推出“BRICS Settlement Bridge”平台,支持多币种清算、汇率撮合与即时报价
  • 强化本币直兑机制,减少美元中介角色。

2. 推动本币计价贸易合约

  • 中俄之间的能源结算已90%以上实现人民币/卢布计价;
  • 印度已与阿联酋、伊朗等国使用卢比结算原油与粮食贸易;
  • 巴西推动与阿根廷、乌拉圭开展以雷亚尔结算的农产品贸易。

3. 设立“金砖清算银行联盟”

  •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NDB)牵头设立多边清算网络;
  • 协调各国央行设立结算账户、担保机制与风险防控框架;
  • 吸引中东、非洲、拉美部分国家加入,形成“去美元支付圈”。

背后的动因:美元武器化与金融安全考量

  • 美国频繁使用SWIFT断联与金融制裁,引发多国警惕;
  • 俄乌冲突后,俄罗斯被移出SWIFT,激化“脱美元”动力;
  • 金砖国家货币政策希望摆脱对美联储的外部依赖
  • 本币波动容忍度上升,技术能力成熟,推动本币交易的可行性提高。

去美元化的现实挑战

挑战类别说明
🧱 技术标准不统一各国支付系统架构不同,难以快速融合
💱 汇率波动剧烈多数金砖本币波动大,企业结算成本高
🧾 贸易结构不对称进口依赖美元计价商品,如能源、芯片等
🧲 市场信心不足投资者对非美元资产的流动性与法律保障存疑
🏦 金融生态不完善本币资产市场深度有限,难替代美元大宗结算

谁将是早期受益者?

🇷🇺 俄罗斯

  • 避免美元清算制裁,已实现与中国、印度等多数贸易本币结算;
  • SPFS体系与CIPS初步对接,巩固金融独立性。

🇨🇳 中国

  •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扩展CIPS使用范围;
  • 增强与“全球南方国家”本币结算绑定度;
  • 增加本币资产在中东、非洲央行储备结构中的份额。

🇧🇷🇮🇳 拉美与南亚出口国

  • 减少汇兑成本与对美元波动的依赖;
  • 争取贸易话语权与结算主导地位。

对美元主导体系的影响是否根本?

尽管金砖国家推进迅速,但多数专家认为:

  • 美元霸权短期内难以被撼动,因其金融资产深度、法制保障与全球信任体系仍难替代;
  • 全球支付系统将逐步进入多中心、多币种竞争格局
  • 去美元化更多是金融主权维护与战略安全工具,而非完全取代机制。

投资者应关注的变化趋势

投资领域策略建议
本币债券关注人民币、卢比等国债市场配置机会
清算平台技术投资跨境支付系统、区块链金融技术公司
黄金等非美元资产在美元调整周期中配置避险资产
金砖金融市场ETF利用去美元化红利参与增长型市场资产
地缘政治风险对冲多元布局美元以外资产,降低单一货币敞口

小结:从美元独大到多极货币秩序的曙光

金砖国家加速推动本币结算与去美元清算架构,不仅是经济自主化需求的体现,也是对全球金融治理权的再争夺。虽然美元地位短期内难以动摇,但新型支付网络与本币合作机制的建立,正逐步重塑全球金融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