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俄欧能源纽带终止成为必然趋势

自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欧盟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成为严重战略负担。尽管短期内采取了包括天然气价格上限、强制储气、进口多元化等措施,但俄罗斯仍在2023年前后通过天然气供应施压,使欧洲多国陷入能源危机。

到2024年,欧盟天然气对俄依赖已由战争前的41%降至17%。但能源战略专家指出,这种“中间态”仍存在巨大地缘风险,特别是在东欧与中欧国家(如匈牙利、斯洛伐克、奥地利)中表现尤为突出。

2025年上半年,俄乌战事持续胶着,北溪管道长期瘫痪,加之俄方再次中断对波兰与捷克的天然气供应,引发欧盟对“彻底能源脱钩”的政策加速。

天然气


二、欧盟新政核心:五大路径“去俄罗斯化”

7月16日,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在布鲁塞尔宣布《欧洲能源主权战略2025-2030》,旨在打造“能源完全自主的欧洲”。该战略设定五大核心支柱:

2.1 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65%

  • 到2030年,欧盟所有成员国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占比需达到65%以上;
  • 加速风能与太阳能部署:预计新增风电装机2.1亿千瓦、太阳能3.4亿千瓦;
  • 在波罗的海与地中海设立两个“海上能源走廊”,形成区域一体化能源分配体系;
  • 法国、德国、荷兰、丹麦将试点“绿氢经济区”,支持跨境绿氢管网建设。

2.2 LNG进口结构重构:削弱俄罗斯份额

  • 与美国、卡塔尔签署长达15年的LNG供应协议,确保每年1.3亿吨供应;
  • 拓展非洲合作: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莫桑比克成为欧盟新兴天然气伙伴;
  • 投资建设9个新的LNG接收终端,分布在西班牙、希腊、波兰和克罗地亚;
  • 建立“欧洲统一LNG采购机制”,减少成员国之间竞争、压低进口成本。

2.3 能效与储能体系再升级

  • 强制推广“零碳建筑”标准,到2027年后新建建筑全面脱离化石能源;
  • 每年更新改造3000万平米老旧建筑供热系统;
  • 建设欧洲统一智能储能网络,2025年起储能投资超300亿欧元;
  • 普及热泵、地热供能与区域热电联供系统。

2.4 建立“能源弹性基金”

  • 欧盟设立300亿欧元“能源弹性基金”,援助中小国家与弱势行业转型;
  • 重点支持匈牙利、保加利亚、波兰等高依赖国重构能源系统;
  • 对受天然气供应冲击的工业领域(如化工、冶金)提供低息贷款与税收减免。

2.5 法规与外交体系升级

  • 《欧洲能源自主法》将在2026年正式立法,全面限制欧盟成员与俄进行长期能源交易;
  • 对企业进行“供应链审查”,禁止进口含俄天然气成分的产品;
  • 在WTO及G20框架下推动“能源去政治化倡议”,试图重塑国际能源贸易规则。

三、俄罗斯回应强硬,警告“能源冷战”开启

俄罗斯外交部在新政发布后迅速回应,称该政策“是彻底的敌对行为,标志着俄欧长期能源合作的终结”。俄国家能源公司Gazprom总裁米勒表示,将转向“更可靠的亚洲市场”,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及东南亚国家。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宣布:

  • 立即中止与匈牙利、斯洛伐克、奥地利等国的剩余天然气供应合同;
  • 将天然气价格机制全面“去美元化”,推动以卢布与人民币计价交易;
  • 在中俄边境扩大“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输气能力,每年增输500亿立方米。

外界普遍担忧,欧俄的全面能源脱钩将激化“能源冷战”,使地缘冲突进一步外溢至中亚、中东与非洲等第三方国家。


四、全球影响:能源外交重塑与大国竞争新战场

4.1 中东与北非地位飙升

卡塔尔、阿尔及利亚与阿曼已成为欧盟LNG供应战略的核心国家,其中卡塔尔能源部长直言:“中东正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外交中枢’。”

同时,北非国家被认为是太阳能外送的关键区域,摩洛哥、突尼斯等国正与西班牙合作发展“能源桥梁项目”,预期将在2027年为欧盟输送超过20GW绿电。

4.2 美国成为最大赢家

作为全球LNG第一出口国,美国与欧盟能源绑定愈发紧密。拜登政府已将天然气出口与外交政策绑定,如对乌克兰援助与能源合作挂钩。

同时,美企在欧新建终端与基础设施中大举投资,埃克森美孚、雪佛龙等公司股价在政策公布后上涨5%以上。

4.3 中国与俄罗斯能源合作再加码

面对欧洲市场流失,俄罗斯正加强对华能源出口:

  • 2025年上半年中俄天然气贸易额同比增长39%,超630亿美元;
  • 中俄加快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目标2027年投运;
  • 中国企业参与西伯利亚油田开发、亚马尔LNG项目,合作深化。

中国也同步加速自身能源多元化战略,推进海上风电、氢能与沙漠太阳能基地建设,以减少对进口能源的战略依赖。


五、结语:能源战略正在重塑全球权力地图

欧盟的“零俄罗斯天然气战略”是对战争与能源安全的深度反思,也是一场能源革命的开始。这场转型不仅关乎欧俄关系,更将在未来数年决定全球气候议程、能源供需格局与地缘博弈格局的走向。

正如冯德莱恩在演讲中所言:“能源不能再是威胁欧洲人民安全的工具,我们必须以自由与自主为代价,打造真正属于欧洲的能源未来。”

未来五年,将是世界能源格局剧烈动荡的时期。是新秩序的开始,还是冲突的新引爆点,仍待全球共同审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