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去美元化路径图:人民币与本币结算机制正在崛起
非洲去美元化路径图:人民币与本币结算机制正在崛起
在全球“去美元化”潮流不断升温的背景下,非洲作为过去对美元依赖度极高的大陆,也悄然发生变化。2025年,多个非洲国家采取实际行动,加快推进本币结算、引入人民币支付、构建区域清算机制,逐步摆脱对美元的系统性依赖。
非洲曾是美元依赖重灾区
长期以来,非洲国家的对外贸易、外债计价、国际清算和外汇储备极度依赖美元:
- 超过85%的国际贸易以美元结算;
- 本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剧烈,易引发输入型通胀;
- 外债结构中,美元债占比普遍高于65%,偿债风险高企;
- 美联储加息周期常引发资本外流与货币贬值连锁反应。
这种结构性美元依赖成为非洲经济安全的长期隐忧。
新趋势一:人民币在非洲结算比例持续上升
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显示:
- 中国与非洲双边贸易中,约29%使用人民币结算,较2022年增长近3倍;
- 在中非能源、矿产、基建项目中,人民币支付逐渐常态化;
- 中国银行、中非基金、上海合作组织金融分支在多国设立人民币清算行。
主要受益国包括:
国家 | 人民币使用占比(2025) | 主要领域 |
---|---|---|
南非 | 34% | 资源出口、机械设备进口 |
尼日利亚 | 27% | 原油与基建结算 |
安哥拉 | 22% | 铁路、电力项目融资 |
肯尼亚 | 18% | 通信、农机进口 |
非洲多国央行将人民币纳入外储,为本币稳定提供战略支撑。
新趋势二:区域本币结算机制初步建立
在非洲联盟(AU)推动下,2024年底正式启动“泛非支付和结算系统(PAPSS)”,实现以下功能:
- 支持本币-本币直通式结算,绕开美元中转;
- 接入多个非洲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支付平台;
- 跨境支付时间从3–5天缩短至30分钟以内;
- 试点国家包括加纳、尼日利亚、塞内加尔、乌干达等。
非洲开发银行支持PAPSS建设,目标是2030年前覆盖全部非盟成员国,形成真正的非洲货币互联机制。
新趋势三:中国推动“人民币+本币双轨”合作框架
为降低非洲对美元依赖,中国与多个非洲国家签署本币合作协议:
- 与埃及、南非、坦桑尼亚等国建立本币互换机制;
- 开展人民币计价商品市场试点,如铜、钴、锂等矿产资源;
- 人民币直接投资协议(RMB-DIAs)加快落地,支持非洲本币融资需求;
- 加强金融科技合作,推出支持人民币支付的跨境数字钱包系统。
这一机制不仅帮助非洲国家避开美元风险,也助推人民币成为非洲的“区域性结算锚货币”。
非洲国家为何愿意“去美元化”?
动因 | 说明 |
---|---|
🧱 金融主权觉醒 | 美联储政策外溢性过强,削弱本币独立性 |
💸 偿债压力加大 | 美元债务偿还成本飙升,主权违约风险上升 |
🤝 中非合作深化 | 中国提供低门槛、本币结算融资选项 |
🪙 数字化技术加持 | 区块链与移动支付降低本币清算门槛 |
🌍 区域一体化目标 | 非洲大陆自贸区(AfCFTA)推动区域货币合作 |
“去美元化”在非洲不再是意识形态选择,而是务实的经济生存策略。
限制与挑战:非洲本币与人民币结算能走多远?
虽然趋势明确,但仍存在诸多实际障碍:
- 多数非洲本币流动性弱、缺乏国际流通;
- 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仍需美元清算中介;
- 部分央行对人民币储备尚未系统性接纳;
- 政策透明度与本币波动对外资仍构成不确定性;
- 西方金融机构仍控制主要的外债融资渠道。
因此,非洲的货币多元化路径仍面临“渐进式、政策协调型转型”。
小结:非洲货币新秩序正在孕育中
2025年,非洲大陆已成为全球去美元化潮流中“最安静却最坚决的参与者”。通过本币清算系统、人民币合作机制与跨境支付创新,非洲正在缓慢而坚定地改变全球最脆弱经济体的金融生态。
在全球金融秩序重构的大背景下,非洲不再只是被动接受美元政策外溢的“受害者”,而正在成为一股自下而上的、主权驱动的货币重构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谷者财讯 所有,转载请联系博主获得授权。
本文地址:https://www.juhqictal.cn/archives/436.html
如果对本文有什么问题或疑问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看到后会尽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