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周期终结?全球市场进入利率新常态
美联储加息周期终结?全球市场进入利率新常态
2025年6月12日,美联储如市场预期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5.25%–5.50%区间不变,已是连续第三次按兵不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通胀回落虽尚未达成目标,但紧缩政策已取得实质进展,我们正接近政策的平衡点。”
此言被市场广泛解读为——本轮史上最猛烈的加息周期正式终结。全球市场迎来新的利率均衡阶段,利率将不再急升,但也不会迅速下调,而是进入“高位维持”时期。
回顾: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回顾(2022–2025)
- 2022年3月起步:美联储启动加息周期以应对通胀飙升;
- 2022–2023年:累计加息11次,将利率从0.25%推高至5.5%;
- 2024年:因美国核心通胀依旧粘性,未实现预期降息;
- 2025年初以来:连续三次会议维持利率不变,通胀率回落至3.1%,但远高于2%目标;
- 2025年6月:市场普遍判断加息周期已结束,但降息周期尚未开启。
全球经济进入“高利率新常态”
美联储停止加息,是否意味着全球资金将重新流动?现实更为复杂:
- 利率高位停留时间拉长:鲍威尔称未来数季“将维持较高利率以巩固通胀下降趋势”,反映出美国不会轻易启动宽松;
其他经济体也趋于同步收紧或停止宽松:
- 欧洲央行利率维持在4.25%,为20年来最高;
- 英国央行继续维持5.0%,并表示不会急于转向;
- 日本虽仍处低利率区间,但首次暗示或考虑政策正常化。
国际清算银行(BIS)分析称:“全球正在形成一个新的利率平台,各主要经济体利率差距缩小,推动资本流向结构性再调整。”
对美元的影响:利空未至,仍具韧性
尽管美联储停止加息,但美元并未出现断崖式回落,原因如下:
- 美国经济韧性强:2025年Q1美国GDP增速达2.1%,失业率维持在3.8%,避免滞胀;
- 全球避险情绪依旧偏高:俄乌冲突、台海局势、红海通航风险等地缘变量支撑美元避险需求;
- 利差仍存在:对比欧日等经济体,美元仍提供相对较高无风险收益。
截至2025年6月,美元指数(DXY)稳定在103.5附近,较年初仅小幅回落。
资本市场反应:美股上扬,新兴市场分化
美国市场:
- 标普500指数年内上涨11.2%,科技板块领涨;
- 纳斯达克创新高,反映市场预期利率顶已现、流动性不会再大幅紧缩;
- 美债收益率曲线趋于平坦,反映长端利率稳定、市场预期转向中性。
新兴市场:
资本流入初现回暖,但呈显著分化:
国家/地区 | 年初至今股指涨幅 | 资金流入方向 | 備註 |
---|---|---|---|
印度 | +8.7% | 科技、制造业 | 基本面强劲、政局稳定 |
巴西 | +2.1% | 大宗商品板块 | 政策不确定性高 |
土耳其 | -4.8% | 净流出 | 通胀再上行、汇率贬值 |
越南 | +6.5% | 制造业与地产 | 接受中资转移利好 |
摩根大通建议:“在美联储加息停止的背景下,具有稳定宏观政策与国际合作环境的新兴市场将成为资本再配置重点。”
新兴市场债务与汇率:仍需谨慎
虽然加息终止缓解了外部融资压力,但新兴市场债务问题仍存:
- 2025年全球新兴市场外币债务总额已达9.8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 美元维持强势与利息高位,对中低评级经济体构成巨大偿债压力;
- 阿根廷、巴基斯坦、埃及等国被列入IMF“脆弱外债观察名单”。
同时,新兴货币兑美元汇率未显著反弹,仅印度卢比、墨西哥比索等表现稳健,其他国家汇率波动仍大。
市场展望:降息时间窗口或至2026年开启
虽然市场早已憧憬“降息拐点”,但多数分析认为:
- 美联储至少将在2025年剩余时间内维持现有利率水平;
- 若2026年美国通胀进一步回落至2.5%以下,方可能考虑首次降息;
- 投资者需适应“高利率+低波动”的中性环境,减少对流动性反转的过度依赖。
瑞银认为:“全球市场正步入一个以真实利率为锚的‘信用再定价’时期,资产估值需重新校正。”
小结
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基本结束,但“高利率新常态”已然确立。对全球市场而言,这一周期的终点并非政策宽松的起点,而是一次结构性再均衡的开始——货币政策进入冷静期,资本流动走向分化,资产配置逻辑也将随之转变。
对于投资者与政策制定者而言,更关键的问题不是“何时降息”,而是如何适应一个更长时间、更稳定但不再宽松的货币环境。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谷者财讯 所有,转载请联系博主获得授权。
本文地址:https://www.juhqictal.cn/archives/404.html
如果对本文有什么问题或疑问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看到后会尽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