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urujuga 遗产入选背后的文化意义

Murujuga 岩画群位于西澳大利亚北部,是全球最重要的原住民岩画聚集区之一,历史可追溯逾 50,000 年。2025 年 7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的年度会议上,以“原始文化天才的体现”高度评价 Murujuga 的文化与生态价值,并一致通过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也是该地继 Budj Bim 之后又一处因土著文化受到国际认可的澳洲遗址。

澳大利亚联邦及西澳政府积极推动此数量年候选,最终成功入选被视为原住民土地管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胜利。但公众也关注工业排放对岩画的潜在危害,尤其是附近天然气设施对文化环境的长期影响。

澳洲遗址


二、工业影响与学界争议:保护面临真实挑战

2.1 德国研究挑战官方评估

先前主导 Murujuga 遗产申报的 MRAMP(Murujuga Rock Art Monitoring Program)认为,周边工业发展的影响可控。新近,德国波恩大学地质学者 Neumann 博士指出,通过实验模拟,工业排放导致岩石风化加剧,并发现样本锰含量明显下降。他呼吁国家在推动遗产保护时不可忽视环境风险,必须进行更深入研究。

2.2 原住民视角与政策平衡

Murujuga 遗址的列入被 Aboriginal 代表团视为文化认同和保护的里程碑。当地原住民组织 MAC(Murujuga Aboriginal Corporation)与政府持续合作推进保护措施。然而,环保组织如 Save Our Songlines 仍敦促政府在产业扩张前必须优先考虑文化遗产与生态安全。


三、文化遗产保护的全球启示与制度创新思考

3.1 世界遗产广泛化诠释

Murujuga 的认可标志着世界遗产的理念正在扩展,不再仅注重宏伟地标,也重视原住民智慧与自然共生关系。类似地,今年 UNESCO 也将非洲的 Mount Mulanje、Bijagós 群岛等 5 个地标加入名单,彰显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共同保护责任。

3.2 气候与文化保护的相互关联

联合国相关统计显示,全球高达 73% 的世界遗产地面临水灾、干旱等气候风险,地中海地区尤为突出。这突显保护战略需整合气候适应策略与文化保护措施。

未来,Murujuga 的保护可成为文化+环境协同治理的典范,有望推动全球在遗产保护中融入气候适应材料、原住民规则等多元要素。


四、全球合作展望:文化、安全与发展共赢路径

4.1 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

保护 Murujuga 不仅涉及政府与原住民,还需要环保组织、科学界、社区代表、公众志愿者等协同合作。此类保护链条的构建可成为全球遗产治理的新参考。

4.2 建立科研、监测、社区共治机制

建议成立 Murujuga 文化与环境联合监测中心,整合岩石风化数据、环保检测技术与原住民口述历史,确保科学研判与文化保护共同前行。

4.3 将侵害责任与产业监管纳入文化协议

制定遗产保护协议条款,明确若有工业事故导致文化损害,相关方须承担赔偿与文化恢复责任。这种条款可成为全球保护机制与法规建设的新模板。


结语

Murujuga 被正式认定为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对文化多样性与原住民智慧的肯定。然而,保护工作远未结束——它伴随着环境挑战、产业发展与文化博弈的重压。全球应从中汲取经验,通过法规、创新科研与多利益主体共治,为未来世界遗产保护探索更为包容、生态与文化并重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