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电缆为何如此重要?

目前全球超过95%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传输依靠海底光缆完成。据《国际电信联盟》(ITU)数据,全球已有超过500条活跃海底电缆,总长度超过150万公里,覆盖全球所有大洲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海底连接。

这些电缆承担着从社交媒体、金融交易、企业通信,到政府战略通信、国防协同等几乎所有国际数据流通。一旦某一区域海底电缆被切断,不仅意味着互联网中断,还可能引发政治、军事、经济等层面的严重后果。

海底电缆


美国重塑电缆主导权

作为全球科技霸主,美国在海底电缆领域拥有诸多传统优势。Google、Meta、Amazon等科技巨头通过自建电缆系统,打造了“数字帝国”的专属通信通道。例如:

  • Google的“Equiano”电缆:连接葡萄牙至南非,致力于覆盖非洲沿线数据需求。
  • Facebook支持的“2Africa”计划: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海底电缆系统,全长超过45,000公里,覆盖欧洲、中东、非洲和南亚。

美国政府也加强对民间电缆项目的审查。2023年起,美国商务部下属的“电信安全审查委员会”(Team Telecom)对所有涉及中国厂商的电缆连接申请加以限制。美国国防部明确提出,“海底通信电缆是国家战略资产”。


中国积极扩张海外电缆布局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加快海外电缆网络布局,被外媒称为“数字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延伸。

中国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与华为海洋网络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亨通海洋)主导建设多个国际电缆项目。例如:

  • PEACE电缆(巴基斯坦-东非-欧洲连接):由中国公司主建,连接中国、巴基斯坦、非洲东海岸和欧洲。
  • SMW6电缆系统:2025年启动,由中国移动牵头,与东南亚、中东及非洲国家合作建设。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在电缆领域深耕,对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提出“基础设施援助+数字服务”模式,拓展数字影响力。


欧洲强调“数据主权”

面对美中激烈竞争,欧盟也日益重视海底电缆建设和“数字主权”议题。2024年,法国、德国、西班牙联合推动“欧洲海底连接主权计划”(ESCSP),提出在2030年前构建独立、安全的欧洲数字骨干网。

法国主导的“BlueMed”海底电缆系统已连接意大利、法国、希腊和埃及,德国电信则在北海与挪威、丹麦之间新建连接通道,以保障能源、金融等战略通信。

欧盟委员会在2025年初正式将“关键海底基础设施”列入《欧盟关键资源战略清单》,强调必须减少对非欧盟供应商的依赖,并引入“欧洲可信制造商”机制。


多方博弈:阻断与制裁频发

近年来,围绕海底电缆的政治博弈愈演愈烈。2023年,一项连接香港与美国加州的海底电缆项目“Pacific Light Cable Network”(PLCN)因涉及华为技术而被美国政府叫停。

美国还联合“印太四国”(美、日、印、澳)推动“安全电缆倡议”(Secure Cable Initiative),意在构建一条绕开中国的“印太光缆走廊”,计划连接新加坡、澳大利亚、夏威夷、加州与印度洋岛国。

与此同时,一些“神秘断缆事件”不断上演:

  • 2024年2月,非洲东岸有三条关键海底电缆在短时间内断裂,造成10多个国家互联网中断。
  •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称,一艘疑似中国籍科研船曾在断裂海域停留超过48小时,引发西方媒体高度警惕。
  • 俄罗斯被指在北极地区布设“间谍电缆”,用于监听与切断北欧重要线路。

尽管缺乏直接证据,但这类事件凸显海底电缆成为未来“灰色地带冲突”的高风险区域。


海底电缆建设的技术挑战

海底电缆的设计、铺设与维护技术门槛极高:

  1. 材料要求严苛:需具备耐压、防水、防腐蚀和抗震能力。
  2. 敷设路径规划复杂:需规避海底火山、海沟、渔场、管道区等敏感地形。
  3. 铺设船稀缺:全球专用海缆铺设船不足60艘,多由欧美日公司掌控。
  4. 后期维护困难:深海断缆修复周期可长达数周甚至数月,需协调多国海域通行权与修复许可。

这也解释了为何仅有少数国家与企业掌握全套技术链与运维能力。


联合国呼吁建立全球电缆治理规则

由于海底电缆横跨多个国家专属经济区与国际海域,目前缺乏统一、约束力强的国际法律机制。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12至115条虽规定各国可自由铺设海底电缆,但对缆线保护、故意破坏、军事干预等行为缺乏细化处理机制。

2025年6月,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全球数字基础设施治理特别会议”,呼吁建立全球电缆保护框架,包括:

  • 电缆路径透明化;
  • 多边审查与安全备案制度;
  • 海上非法活动快速响应机制;
  • 断缆事件跨国调查合作机制。

然而,面对大国利益分歧,达成具实质约束力的国际条约仍面临巨大挑战。


展望未来:数字地缘政治新战场

可以预见,在未来5-10年内,海底电缆将继续成为大国博弈与地缘科技战略的前沿阵地:

  • 美中欧将加速形成“数据供应链铁三角”;
  • 新兴经济体将成为光缆争夺的“桥头堡”;
  • 多边机制与跨国标准化将在安全风险背景下日益紧迫。

海底电缆,不再是看不见的“技术管线”,而是掌握全球信息命脉、影响政经格局的战略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