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绿色产业新冷战:欧盟碳关税落地,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展开绿色竞争应对
一、碳关税来了:全球碳监管进入实操阶段
1.1 欧盟率先落地CBAM制度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简称CBAM)是全球首个对进口产品实施碳排放定价的机制,自2026年1月起正式执行。涵盖的初期行业包括钢铁、水泥、铝、电力、化肥和氢气,未来还可能扩展至化工、塑料和造纸等高碳行业。
CBAM要求出口至欧盟的企业必须申报其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并缴纳相应的碳排放证书费用。若出口国已实施碳税或碳市场,可抵扣部分费用。欧盟表示,该政策旨在防止“碳泄漏”,确保其内部碳定价机制公平有效。
1.2 美国、日本也加快碳关税立法
- 美国:2025年底前可能推动《清洁竞争法案》(CCA),计划对高碳商品设立边境调整机制,保护本土清洁能源投资成果。
- 日本:2025年7月启动碳市场试运行,并计划在2027年前建立碳边境调整试点机制。
- 英国与加拿大:也分别提出碳调节议案,准备与欧盟接轨,形成“气候贸易同盟”。
二、绿色竞争的本质:技术与贸易的双重较量
2.1 欧盟借CBAM重塑制造业价值链
通过CBAM,欧盟不但强化本土绿色制造竞争力,也试图将其气候规则标准“出口”至全球,逼迫全球产业链向其标准靠拢。这意味着:
- 高碳产品将面临市场准入门槛,影响出口;
- 企业需提供更透明的碳核算数据,提升运营成本;
- 各国制造业如不跟进绿色转型,将面临被边缘化风险。
2.2 美国抢占新能源技术话语权
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IRA)提供超过3700亿美元的绿色补贴,在电动车、储能、氢能和碳捕集等领域快速追赶。美方也强调“去中国化”的绿色供应链理念,大力扶持本土矿产加工、清洁制造业、绿色金融和新能源车企。
三、碳关税冲击下的发展中国家困境
3.1 出口导向型国家首当其冲
以中国、印度、越南、印尼、南非等国为代表的出口制造大国,将首批承受碳关税带来的出口成本上涨压力。以中国为例:
- 2024年,中国对欧钢铁、铝、电力等商品出口总额达180亿美元;
- 若每吨碳排放需缴纳欧盟碳价(约90欧元/吨),企业成本将大幅增加;
- 大量中小出口制造商缺乏碳排放监测体系,存在“合规鸿沟”。
3.2 非洲国家担忧绿色保护主义新形式
非洲国家领导人在2024年达喀尔气候峰会公开表达对碳关税的不满,认为这是发达国家用“环保”为名构建的新型贸易壁垒。他们强调:在尚未提供足够绿色发展资金与技术转让的前提下施加碳关税,将加剧全球不平等。
四、中国的战略应对与转型窗口
4.1 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
中国自2021年启动全国碳市场试运行以来,2025年碳交易规模达1.2亿吨,交易额超过90亿元人民币。中国生态环境部正加速推动碳市场扩容,计划在2026年前覆盖八大行业,包括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等。
预计在未来三年内,中国将形成与CBAM对接的数据体系和碳会计标准,有望实现部分碳价互认。
4.2 鼓励绿色产业出口转型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部门已出台多项政策,引导企业加快绿色认证体系建设。以锂电池、光伏组件、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型绿色出口产业正逐步替代传统高碳产业。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欧盟电动汽车出口同比增长72%,新能源产业成为外贸增长的新支柱。
4.3 与“全球南方”合作应对碳壁垒
中国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绿色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碳核算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提升绿色能力,以联合对抗气候壁垒风险。
例如,中非绿色合作中心已在多个非洲国家设立碳数据采集实验室,助力当地商品实现绿色溯源认证。
五、未来展望:气候外交与绿色产业的新主战场
5.1 全球碳定价体系加速成形
据世界银行统计,截至2025年已有73个国家或地区实施碳定价机制,覆盖全球约24%的温室气体排放。未来5年,全球碳定价有望形成由欧盟、中国、美国三极引导的多层次体系,促使全球企业加快绿色转型。
5.2 气候贸易协定将成为国际谈判焦点
2025年G20峰会、COP30气候大会预计将围绕“碳关税正当性”“绿色产业补贴公平性”等议题展开新一轮多边谈判。发展中国家将力争获得更多绿色资金、技术与转型时间表的灵活性。
5.3 企业需加快绿色合规与技术升级
未来,是否具备碳足迹管理能力、是否通过ESG认证、是否采用绿色能源,将成为企业能否参与全球贸易的关键门槛。
企业应投资建立碳数据体系、积极对接国际标准,并主动参与本国产业绿色转型路径设计,才能在“绿色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六、结语:绿色新规则重塑全球贸易秩序
碳关税并非简单的贸易工具,而是全球绿色竞争的前哨站。在这一新冷战背景下,谁能率先完成绿色产业升级、谁能掌控碳数据主权、谁能引领气候标准制定,谁就掌握新一轮全球价值链的核心主导权。
对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而言,碳关税既是压力也是机遇。唯有坚定转型、拥抱绿色发展,才能在下一轮全球规则重构中赢得先机。
📌 如需获取后续专题内容如《全球碳市场概览》《中国产业如何构建绿色出海路径》《CBAM对A股钢铁板块影响解析》等,欢迎留言或订阅更新!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谷者财讯 所有,转载请联系博主获得授权。
本文地址:https://www.juhqictal.cn/archives/566.html
如果对本文有什么问题或疑问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看到后会尽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