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稀土为何成为全球竞争焦点?

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包括17种关键矿物,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马达、风力发电机、导弹制导系统、智能手机、芯片制造等多个高科技领域。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25年4月最新报告:

  • 全球稀土需求在过去五年增长了230%,其中钕、镨、镝等用于永磁电机的轻稀土需求尤为紧张;
  • 约80%的全球稀土精炼产能集中在中国,欧美国家严重依赖进口;
  • 各国政府逐步将稀土列为“战略资源”,出台相应保护、储备与出口控制措施。

稀土的争夺,不仅关乎资源本身,更是科技主权与安全保障的延伸。

稀土元素


二、中国强化稀土产业管控,推动资源安全与高端出口

2.1 “稀土牌”再成外交与经济博弈工具

2025年3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新版《稀土资源管理条例》,规定:

  • 所有稀土开采、精炼与出口企业必须统一纳入国家战略管控平台;
  • 对稀土氧化物、金属中间品、高端磁材产品实施“双重出口许可”;
  • 将“绿色开采”作为重要审批门槛,严禁环保不合格企业继续生产。

这一系列动作被外界普遍视为中国对全球稀土市场话语权的再一次加强。尤其是在与美国和欧盟在半导体、大模型等领域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稀土成为“中国牌桌上的重要筹码”。

2.2 打造高端稀土产业链,摆脱“低价出口陷阱”

除加强原材料管控外,中国正在推动稀土产业向“磁材-电机-终端应用”全链条延伸。例如:

  • 中国稀土集团与比亚迪、中车等联合建设磁性材料智能工厂;
  • 科技部重点支持稀土纳米化、电镀清洁化等关键技术攻关;
  • 南方稀土与东南亚国家展开本地化合作,逐步向“稀土产业输出”过渡。

三、美国重启稀土独立战略,打造本土供应链

3.1 国防部牵头启动“稀土安全法案”

2025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国家稀土安全法案2025》,内容包括:

  • 拨款100亿美元支持稀土本土矿山复产与选矿厂建设;
  • 将稀土精炼列入《国防生产法案》,允许政府强制采购;
  • 与澳大利亚、加拿大建立“战略稀土联盟”,优先进口盟国矿产。

目前,美国唯一一座稀土矿——加州Mountain Pass矿已实现稳定生产,预计2026年将年产稀土氧化物2万吨,占全球需求10%左右。

3.2 与盟友共建“去中国化”稀土网络

美国积极与日韩、欧盟、印度展开技术合作:

  • 与韩国浦项集团共建稀土磁材制造基地;
  • 与日本住友电工联合研发高性能钕铁硼磁体;
  • 在波兰、捷克设立“北约稀土战备中心”。

美国能源部强调:“稀土是未来科技冷战的能量血脉,绝不能受制于人。”


四、欧盟强调“绿色稀土”,环保成制约与优势并存因素

4.1 《关键原材料法案》落地实施

2025年初,欧盟正式启动《关键原材料法案》(CRM Act),其中规定:

  • 到2030年,欧盟自主稀土采掘比例不低于20%,精炼比例不低于40%;
  • 鼓励成员国加速对稀土项目审批流程,提供环保豁免与财政补贴;
  • 推出“可持续稀土认证”标签,优先采信环保记录良好的企业。

法国、瑞典、芬兰、葡萄牙已成为欧盟内部稀土勘探的核心地带,尤其瑞典发现的Kiruna矿床,被视为“欧洲绿色能源新引擎”。

4.2 环保风险限制项目推进速度

尽管欧盟政策激进,但因居民环保抗议、项目审批缓慢,真正投入商业化产出的稀土项目依旧不足。NGO组织指出:

  • 多数稀土项目可能影响地下水源;
  • 瑞典北部项目面临萨米人群体强烈反对;
  • 回收稀土成本高昂,市场接受度低。

欧盟不得不在“绿色愿景”与“战略现实”之间保持艰难平衡。


五、拉美、非洲成新兴稀土主战场

5.1 拉美资源觉醒:巴西、阿根廷加快稀土开发

2025年,拉丁美洲国家借助新能源风口,开始大规模推动本土稀土资源开发:

  • 巴西国家矿业署与中国稀土集团签署联合开发协议,在巴伊亚州建设年产3万吨稀土冶炼厂;
  • 阿根廷宣布对稀土出口实施从价征税,提升资源回报;
  • 智利拟将稀土纳入国家矿产战略,与锂并列为“关键电动经济资源”。

5.2 非洲稀土引发多国角力

非洲的马拉维、纳米比亚、坦桑尼亚、刚果(金)等国家,近年来也发现多个大型稀土矿床,引发:

  • 中国企业提前布局,签订采矿与换贷款协议;
  • 澳大利亚稀土公司Lynas与当地政府合作设厂;
  • 美国对部分非洲稀土项目提供军事援助背景下的安全顾问。

稀土地缘政治风险在非洲全面上演。


六、科技与回收领域或成未来突破口

6.1 稀土回收技术逐步成熟

当前,日本、德国、中国在稀土回收领域已有实质突破:

  • 日本丰田开发出无需酸洗的低污染回收法;
  • 中国工程院正在推广“城市矿山”计划,鼓励对废旧电池、电机回收;
  • 德国汉堡大学实现高效分离镝与铽技术。

回收稀土将成为缓解矿产紧张的关键补充手段。

6.2 替代技术加速推进

部分科研团队尝试绕开稀土依赖:

  • 美国MIT研究团队发布“无稀土电机结构”方案;
  • 英国牛津大学尝试开发钛铁系替代材料;
  • 中科院团队推进“非晶磁体”项目,目标减少钕使用量50%以上。

但大规模商业化仍需时间与成本优化。


七、结语:稀土之争,是下一个“石油战争”?

稀土问题不只是经济资源问题,更是新一代工业革命、全球绿色转型和国家战略安全的交汇点。

在当前全球高度竞争的地缘格局中,未来数十年稀土将如同20世纪的石油,成为影响国家政策、产业战略与全球政治博弈的关键要素。

全球未来或进入“资源国家-技术国家-环保国家”三分天下的供应格局,而协调发展、安全与可持续之间的关系,将决定未来科技竞争的胜负。


📌 推荐延伸阅读:

  • 《21世纪的新石油:稀土政治经济学》
  • 《从供应链安全到地缘封锁:全球资源战略演变》
  • 《电动车崛起下的稀土博弈与环境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