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政策与财经动态

  • 财政政策预期转向扩张
    多位专家预计2025年下半年财政政策将进一步扩张。部分专家建议增发特别国债至2万亿元,以支持新质生产力投资。上半年财政支出节奏偏慢,下半年或加快支出并强化地方政府支持。
  • 地方隐性债务置换新试点
    财政部拟于三季度推动地方债务置换新试点,允许地方政府通过“附条件承诺”机制逐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 房地产融资“白名单”扩围
    截至7月初,全国纳入房地产融资“白名单”项目达7695个,其中超过四成已获得融资支持。工、农、中、建四大行已投放金额超4300亿元。

地方隐性债务


二、产业政策与结构调整

  • 跨境电商新政出台在即
    海关总署拟于7月发布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管理新规,重点解决中小商户通关合规成本高等问题。
  • 央企“总部机构优化”行动
    国资委推动新一轮央企总部改革,要求压减管理层级和编制人员,提升总部战略功能。多家央企正陆续发布组织机构精简方案。
  • 生育与人口结构新动态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户籍人口出生数已连续多年下降。专家呼吁尽快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并以税收减免、育儿补贴等措施应对人口结构挑战。

三、金融与市场监管

  • 金融监管新规征求意见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服务民营企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一刀切”退出对民企的融资,不得设置歧视性限制条件。
  • 支持“碳资产”融资探索
    多地银行机构开始探索以碳资产作为质押物的融资机制,如广东、江苏等地推动碳排放配额抵押贷款试点。
  • 私募基金税务合规整治
    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将开展私募基金领域税收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防范“名股实债”“资管通道套利”等违规操作。

四、国际动态与中外关系

  •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补贴案定调
    欧盟对中国出口电动汽车初步裁定加征关税,涉及比亚迪、吉利、上汽等企业。中方表示强烈反对并保留诉诸世贸组织的权利。
  • 美日限制高性能芯片出口
    美国与日本进一步限制AI芯片对华出口,重点瞄准7纳米以下制程产品。中国外交部回应称此举损害全球产业链稳定。
  • 中俄经济关系深化
    俄罗斯副总理访华并签署能源、农业、科技领域多项合作协议。中俄将在远东地区开展天然气项目新一轮联合开发。

五、市场趋势与热点观察

  • 中国资本市场“做市商机制”扩展
    北交所全面实施做市商制度,沪深交易所也计划扩展试点范围。政策目标是提升市场流动性与价格发现功能。
  • 高端制造“出海”加速
    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持续在东南亚、欧洲扩大产能布局。多家光伏企业也在马来西亚、越南建设新厂。
  • 人工智能监管再升级
    工信部联合网信办发布AI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大模型备案制度,规范AIGC内容生成与使用。

六、社会民生与环保动向

  • 粮食安全“底线思维”强化
    国家发改委强调2025年要守住粮食产量1.3万亿斤底线,加快推进盐碱地改造试点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 极端天气频发致电力调度承压
    华东、华南地区高温来袭,用电负荷刷新历史纪录。国家能源局启动电力保供专项调度。
  • “绿色出行”政策再加码
    多地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延长至2026年,部分城市启动公交换电试点工程,支持氢能汽车应用场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