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宏观与产业新闻汇总(2025年7月17日)
一、宏观政策与财经动态
- 财政政策预期转向扩张
多位专家预计2025年下半年财政政策将进一步扩张。部分专家建议增发特别国债至2万亿元,以支持新质生产力投资。上半年财政支出节奏偏慢,下半年或加快支出并强化地方政府支持。 - 地方隐性债务置换新试点
财政部拟于三季度推动地方债务置换新试点,允许地方政府通过“附条件承诺”机制逐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 房地产融资“白名单”扩围
截至7月初,全国纳入房地产融资“白名单”项目达7695个,其中超过四成已获得融资支持。工、农、中、建四大行已投放金额超4300亿元。
二、产业政策与结构调整
- 跨境电商新政出台在即
海关总署拟于7月发布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管理新规,重点解决中小商户通关合规成本高等问题。 - 央企“总部机构优化”行动
国资委推动新一轮央企总部改革,要求压减管理层级和编制人员,提升总部战略功能。多家央企正陆续发布组织机构精简方案。 - 生育与人口结构新动态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户籍人口出生数已连续多年下降。专家呼吁尽快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并以税收减免、育儿补贴等措施应对人口结构挑战。
三、金融与市场监管
- 金融监管新规征求意见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服务民营企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一刀切”退出对民企的融资,不得设置歧视性限制条件。 - 支持“碳资产”融资探索
多地银行机构开始探索以碳资产作为质押物的融资机制,如广东、江苏等地推动碳排放配额抵押贷款试点。 - 私募基金税务合规整治
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将开展私募基金领域税收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防范“名股实债”“资管通道套利”等违规操作。
四、国际动态与中外关系
-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补贴案定调
欧盟对中国出口电动汽车初步裁定加征关税,涉及比亚迪、吉利、上汽等企业。中方表示强烈反对并保留诉诸世贸组织的权利。 - 美日限制高性能芯片出口
美国与日本进一步限制AI芯片对华出口,重点瞄准7纳米以下制程产品。中国外交部回应称此举损害全球产业链稳定。 - 中俄经济关系深化
俄罗斯副总理访华并签署能源、农业、科技领域多项合作协议。中俄将在远东地区开展天然气项目新一轮联合开发。
五、市场趋势与热点观察
- 中国资本市场“做市商机制”扩展
北交所全面实施做市商制度,沪深交易所也计划扩展试点范围。政策目标是提升市场流动性与价格发现功能。 - 高端制造“出海”加速
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持续在东南亚、欧洲扩大产能布局。多家光伏企业也在马来西亚、越南建设新厂。 - 人工智能监管再升级
工信部联合网信办发布AI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大模型备案制度,规范AIGC内容生成与使用。
六、社会民生与环保动向
- 粮食安全“底线思维”强化
国家发改委强调2025年要守住粮食产量1.3万亿斤底线,加快推进盐碱地改造试点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 极端天气频发致电力调度承压
华东、华南地区高温来袭,用电负荷刷新历史纪录。国家能源局启动电力保供专项调度。 - “绿色出行”政策再加码
多地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延长至2026年,部分城市启动公交换电试点工程,支持氢能汽车应用场景落地。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谷者财讯 所有,转载请联系博主获得授权。
本文地址:https://www.juhqictal.cn/archives/609.html
如果对本文有什么问题或疑问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看到后会尽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