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扩张与全球避险资产荒:谁来接盘美国的万亿债务?
美债扩张与全球避险资产荒:谁来接盘美国的万亿债务?
2025年7月,美国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年中,美国联邦债务总额达37.85万亿美元,其中可流通国债占比超过70%。而财政赤字仍以年化2.1万亿美元的速度扩大,国会关于新一轮债务上限的争执也再度升温。
在全球利率趋稳、地缘紧张加剧背景下,美债不再是无条件的“安全资产”,全球资本结构性再分配趋势日益明显。
美债发行失衡:供给爆发、需求疲软
📈 供给端:
- 2025年上半年,美国新发国债规模达1.46万亿美元;
- 为支持财政刺激与军费开支,未来两年或仍需每年发行2万亿+美债;
- 美联储仍在执行“量化紧缩”(QT),每月缩表额维持在950亿美元,进一步减少对国债的支持性需求。
📉 需求端:
- 日本减持美债规模达720亿美元(2024年12月至2025年6月);
- 中国连续5个月净减持,持仓降至7340亿美元;
- 外资持有美债占比已从巅峰期的43%降至26.7%。
谁在增持?谁在撤离?
类型 | 增持动因 | 当前趋势 |
---|---|---|
🇺🇸 本国银行 | 监管鼓励持有高评级资产 | 美地区银行持仓小幅回升,但流动性偏紧 |
🇺🇸 养老基金 | 被动配置为主 | 增量有限,受利率高位压制 |
🌐 主权财富基金 | 沙特、挪威等仍有小幅增持 | 但更偏向多元化配置,转向黄金与非美债券 |
🇨🇳 中国 | 减持趋势明显 | 转投IMF特别提款权资产与“一带一路”债权 |
🇯🇵 日本 | 汇率压力大 | 被迫减持应对本币贬值风险与汇率干预 |
美债收益率结构变化:利率高企≠资金充裕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维持在4.25%–4.45%区间;
- 2年期与10年期收益率“倒挂”持续17个月;
- 机构投资者警惕长期持有风险,导致短端拥挤、长端冷清。
此现象说明:美债市场并非真正繁荣,而是“风险溢价提高”导致的被动高收益。
避险资产荒:全球缺乏可替代“低风险、高流动性”品种
避险资产 | 当前问题 |
---|---|
🇺🇸 美债 | 信用承压、供应过剩、收益率波动大 |
🇩🇪 德国国债 | 供应不足,流动性有限 |
🇨🇳 人民币国债 | 增速快但仍非主权储备核心 |
🪙 黄金 | 涨幅过快,短期波动性上升 |
🏦 银行存款 | 利率上限、信用风险上升 |
全球流动性正在向“多元分流”状态转变,避险资产不再“唯一选项”。
美债未来面临的三大风险
1. 🏛️ 政治僵局恶化
- 2025年大选前两党对债务上限、减税政策持续博弈;
- 若财政法案延宕,信用评级或再遭下调(如2023年惠誉降级事件)。
2. 💣 利息支出风险
- 当前联邦利息支出已达1.16万亿美元/年;
- 占财政预算比例已超17%,挤压基础设施与社会开支;
- 债务“雪球效应”显现,形成结构性赤字。
3. 🌍 外资信心下滑
- 主权基金、央行逐步转向本币资产与黄金;
- 美债“无风险资产”地位遭到质疑,美元霸权边际弱化。
投资者与全球资金如何应对?
对象 | 应对策略 |
---|---|
债券投资者 | 缩短久期、加强防御性资产比例,关注非美高评级债券 |
外汇交易者 | 谨防美债收益率异动引发美元汇率震荡 |
黄金投资者 | 持续关注美债实际利率变化,布局多币种黄金资产 |
新兴市场配置者 | 把握美债利率顶部回落带来的资金回流机会 |
政策制定者 | 强化财政责任制、控制赤字扩张节奏,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 |
小结:美债不再“绝对安全”,全球避险机制正重塑
在债务总量失控与全球利率周期交汇的背景下,美国国债虽然仍是全球最大避险资产池,但其“无条件信任”时代或已终结。
未来,投资者将以更审慎的姿态应对美元与美债,构建多元资产组合,而全球金融秩序也将随之发生深刻变革。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谷者财讯 所有,转载请联系博主获得授权。
本文地址:https://www.juhqictal.cn/archives/514.html
如果对本文有什么问题或疑问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看到后会尽量解答。